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成和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成和郎:中醫官制與歷史沿革考述

成和郎之官制淵源

成和郎乃中國古代醫事制度中之重要官職,始設於北宋政和年間(公元1111年),屬醫散官體系。其官階定位於大夫之下,形成完整之醫官階序。北宋時期,成和郎隸屬於翰林醫官院,此機構為當時最高醫政管理與醫療機構,掌朝廷醫事、御醫派遣及醫學教育諸務。

此職之設,部分由軍器庫副使改任而來,顯示北宋朝廷對醫官選任之特殊考量。軍器庫原屬武職系統,此一轉任途徑反映當時醫官選拔不拘一格之特點,亦可能與戰場醫護需求有關。

歷代官階變遷

成和郎之品秩隨朝代更迭有所調整:

  • 北宋時期:定為從七品,屬中級醫官
  • 金代:沿襲宋制,維持從七品
  • 元代:提升至從六品,顯示太醫院地位提升

此官職變遷反映各朝對醫事之重視程度差異。元代品秩提升,與當時太醫院改制為正二品機構相呼應,整體醫官系統地位均獲提高。

職能與中醫實踐

成和郎作為醫散官,其職責不僅限於宮廷醫療服務,尚包含以下範疇:

  1. 醫政管理:參與太醫院或翰林醫官院之日常事務,協助制定醫藥政策
  2. 臨床診療:為皇室成員及各級官員提供中醫診治服務
  3. 醫學教育:或參與當時醫學教育,指導醫學生研習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經典
  4. 藥事監督:監督御藥院工作,確保藥材品質與用藥安全

在醫療實務方面,成和郎需精通傳統中醫理論體系,包括:

  • 陰陽五行學說之臨床應用
  • 經絡腧穴理論
  • 四診合參(望、聞、問、切)診斷技術
  • 方劑配伍原則與歷代名方應用

金元時期發展

金元時期,成和郎隸屬太醫院,此時期中醫學術正值變革:

  • 金代:成和郎可能參與當時醫學分科(大方脈、小方脈、風科等十三科)之實施
  • 元代:隨著太醫院地位提升,成和郎或有更多機會參與醫學典籍整理,如《聖濟總錄》等官修醫書之編纂工作

此一時期,中醫理論百家爭鳴,成和郎作為官方醫官,需熟悉各派學說(如寒涼派、攻邪派、補土派等),以應對不同病證與醫療需求。

歷史意義

成和郎一職之設立與演變,實為中國古代醫事制度重要組成部分,其特點在於:

  1. 體現宋代以來醫官系統之專業化與階序化
  2. 反映官方對醫學人才之培養與任用機制
  3. 見證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在官方的制度化過程
  4. 顯示醫政管理與醫療服務相結合之傳統模式

此官職之歷史沿革,不僅為研究中醫官制提供具體案例,亦從側面反映中國傳統醫學在官方體系中之地位變遷與發展軌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