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潘陽坡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潘陽坡,元代著名醫家,其生平籍貫未見詳載。師承脈絡可溯至金元四大家之劉完素一脈,為劉氏學術體系之重要傳人。具體師承關係如下:初受業於劉吉甫門下,而劉吉甫乃劉榮甫嫡傳弟子,劉榮甫則為劉完素親授門生,由此形成「劉完素→劉榮甫→劉吉甫→潘陽坡」之完整傳承譜系。
潘氏深得河間學派精髓,尤擅火熱病機理論與寒涼治法。其臨證重視五運六氣學說,處方用藥多遵循《素問》病機十九條之旨,善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等苦寒之品以清三焦鬱火,並結合當時運氣變化靈活化裁。所著《加減方》一書,雖已佚失,然據元代醫籍零星記載推測,當為闡發劉完素《宣明論方》加減變化之專著,可能涉及運氣方藥的臨證應用規律。
在理論創新方面,潘陽坡對「玄府氣液說」有所發揮,提出「鬱熱傷液,當開玄府以通氣道」的治療觀點,補充了劉完素關於玄府理論的臨床應用。其處方特點可見於元代《御藥院方》轉引片段,喜用防風通聖散為基礎方,根據風熱、濕熱、燥熱等不同證型進行藥味加減,體現「同病異治」的辨證思想。
潘氏學術影響主要見於元代燕趙醫家群體,其運氣病機學說對後世汪機《運氣易覽》有所啟發。明代《普濟方》中尚存數則標註「潘氏方」的暑熱證治驗,可見其學說在明代仍有流傳。現代中醫文獻考證認為,潘陽坡作為河間學派第三代傳人,對寒涼療法在元代的傳播具有橋樑作用,其學術價值值得進一步發掘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