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旁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旁廷
定位與取穴
旁廷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《千金要方》。其位置在胸部第四肋間隙,乳頭外開2寸處,與足太陰脾經之天溪穴同位。取穴時需舉臂或外展上肢,使腋下肌肉舒展,於乳後二寸之凹陷處定位。
別名與文獻記載
此穴俗稱「注市」,孫思邈於《千金要方》詳述其刺灸法與主治:「刺入五分,灸五十壯」,並指出其能療「卒中惡、飛屍遁注、胸脅滿」等症。
中醫理論與功能
- 經絡關聯:
旁廷雖屬經外奇穴,然其位置鄰近脾經天溪穴,與脾經氣血運行相關。脾主統血、運化水濕,故旁廷可間接調理脾經功能,影響胸脅氣機。 -
主治病症:
- 胸脅疾患:如胸脅脹滿、氣滯疼痛,與肝氣鬱結或外邪犯肺相關者。
- 急症與邪祟病:古籍提及「卒中惡」「飛屍遁注」,此類病症多屬突發性神昏、癲狂或傳染性疾疫,旁廷可作為急救或驅邪之輔穴。
- 局部氣血瘀阻:針刺或艾灸此穴能疏通腋下至胸脅之氣血,緩解因經絡壅滯所致之痹痛。
刺灸方法
- 針刺:直刺0.5寸,得氣為度,忌深刺以免傷及內臟。
- 艾灸:可灸50壯(古代計量),現代臨床多依病情調整壯數,以溫通局部經氣。
現代應用探討
當代中醫或將旁廷用於肋間神經痛、帶狀疱疹後遺痛等病症,取其通絡止痛之效。然因屬奇穴,臨床多配合主穴使用,如配伍期門、膻中以疏肝理氣,或結合肺俞、中府以宣肺解鬱。
穴名考據
「旁廷」之名,「旁」喻其位於乳旁,「廷」或指氣血匯聚之所,如宮廷之樞紐。其別名「注市」,「注」有灌注之意,「市」為聚集之處,反映此穴能調節氣血之流注與停聚。
附註
此穴與天溪穴位置重合,然天溪屬脾經,主治乳癰、咳逆;旁廷則偏重急症與胸脅邪氣,二者雖同位而用法有別,體現中醫「同穴異治」之辨證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