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泡是中藥炮製法之一,主要是用水浸泡藥物。泡的作用有兩個方面:一是便於加工,例如枳殼、芍藥等在浸泡後更加柔軟,便於切片;桃仁、杏仁等在沸湯中浸泡後可以輕易去除外皮。二是降低某些藥材的毒副作用,例如用清水浸泡生半夏、生南星、生附子等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凡藥有毒,必先泡去毒,然後入藥。」泡是中藥炮製常用的方法,能去除藥物的毒性,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。泡的方法有多種,常見的有水泡、酒泡、醋泡、鹽水泡等。

  • 水泡:使用清水浸泡藥物,能去除雜質和部分毒性。
  • 酒泡:使用酒浸泡藥物,能去除毒性並增加藥效。
  • 醋泡:使用醋浸泡藥物,能去除毒性並增加酸味。
  • 鹽水泡:使用鹽水浸泡藥物,能去除毒性並增加鹹味。

泡是一種簡單易行的中藥炮製方法,能有效去除藥物的毒性並增加藥效。因此,在使用中藥時,最好先進行泡製,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中藥的泡製方法:

  • 生半夏:用清水浸泡24小時,然後切片使用。
  • 生南星:用清水浸泡24小時,然後切片使用。
  • 生附子:用清水浸泡24小時,然後切片使用。
  • 枳殼:用清水浸泡24小時,然後切片使用。
  • 芍藥:用清水浸泡24小時,然後切片使用。
  • 桃仁:用沸水浸泡24小時,然後去除外皮使用。
  • 杏仁:用沸水浸泡24小時,然後去除外皮使用。

以上是一些常見中藥的泡製方法,具體的製法可以根據藥物的特性和用途來確定。如果有任何疑問,建議諮詢醫生或中藥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