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泡絡突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泡絡突睛

病證名,屬眼科疾患之一,指眼胞腫脹、白睛絲絡充血,兼見眼球突出之症。此證多因脾、心、肝三臟功能失調所致,病機與濕、熱、實邪相關,臨床須辨臟腑虛實,分而治之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脾濕蘊結: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失健運,水濕停聚,上泛於目,則見眼胞腫脹(「泡腫者脾濕也」)。濕性黏滯,故胞瞼沉重,按之綿軟。
  2. 心火上炎:心主血脈,開竅於目。心火亢盛,循經上灼目絡,則白睛絲絡紅赤密布(「絲絡紅者心熱也」),兼見灼熱澀痛。
  3. 肝氣鬱實:肝開竅於目,主疏泄。若肝氣鬱滯化火,或肝經風熱上攻,可致目珠脹痛、突睛外鼓(「突睛者肝實也」),甚者眼瞼難以閉合。

辨證論治

  • 脾濕為主:治宜健脾滲濕,方選五苓散參苓白朮散加減,佐以車前子、薏苡仁利水消腫。
  • 心火為主:治宜清心瀉火,方用導赤散黃連解毒湯,酌加赤芍、牡丹皮涼血散瘀。
  • 肝實為主:治宜疏肝瀉火,方選龍膽瀉肝湯,若兼風熱者,加鉤藤、菊花以熄風清熱。

相關文獻
《眼科百問》明確提出「消濕」「清熱」「疏肝」三大治法,與臟腑理論相呼應。此證與「突起睛高」相似,然後者多屬急性熱毒上攻,病勢更劇,須詳加鑑別。

補充說明
臨床可見此證於現代醫學之甲狀腺眼病、眶內炎症等疾患,然中醫治療首重調理臟腑氣機,標本兼顧,非僅針對局部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