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培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培土,即培補脾土。用補益脾氣的藥物,以增強或恢復脾胃運化功能的方法。參健脾條。
《素問·六節藏象論》曰:“脾者,土也,其色黃,其味甘,其氣散,其音緩,其液汗,其病在肌肉,其變為黃疸。”脾主運化,脾氣虛則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可見腹脹、便溏、食少、乏力等症。培土即補脾,可用甘溫、健脾之品,如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山藥等。
《醫學入門》曰:“脾主四肢,脾虛則四肢不仁,故宜培土以補之。”《本草綱目》曰:“脾主運化,脾虛則運化失職,故宜培土以補之。”
培土的方法很多,常用的方法有:
- 補脾益氣:用補益脾氣的藥物,如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山藥等,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。
- 健脾和胃:用健脾和胃的藥物,如香砂六君子湯、四君子湯等,以調理脾胃功能。
- 理氣健脾:用理氣健脾的藥物,如木香、砂仁、陳皮等,以疏理脾胃氣機。
- 溫補脾腎:用溫補脾腎的藥物,如附子、肉桂、干姜等,以溫補脾腎之陽。
培土療法適用於脾虛所致的各種疾病,如脾胃虛弱、食少便溏、腹脹、乏力等。但脾虛有虛實之分,脾虛實者宜用健脾燥濕之品,脾虛虛者宜用補脾益氣之品。脾虛兼有濕熱者,宜用清熱利濕之品。脾虛兼有寒濕者,宜用溫陽散寒之品。脾虛兼有氣滯者,宜用理氣健脾之品。脾虛兼有血虛者,宜用補血健脾之品。脾虛兼有氣虛者,宜用補氣健脾之品。脾虛兼有陰虛者,宜用滋陰健脾之品。
培土療法是一種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,但在使用時應注意辨證施治,不可盲目使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