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裴瑾懷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裴瑾懷

裴瑾懷為近代中醫名家,祖籍江蘇常熟,出身於醫學世家。其父裴錫堂乃當地著名兒科醫師,醫術精湛,名噪一時。裴瑾懷自幼承襲家學,深得父輩真傳,尤擅溫病診治,臨證經驗豐富,於中醫溫病學領域頗有建樹。

在學術思想上,裴瑾懷推崇清代溫病學大家葉天士,深受其《溫熱論》影響,主張「衛氣營血」辨證體系,強調溫病傳變規律及治療次第。其用藥風格以「輕靈透達」見長,善用辛涼解表、清熱透邪之法,如銀翹散、桑菊飲等方劑,注重藥物配伍之輕清靈動,避免苦寒壅滯之弊,以適應溫病邪犯上焦、易傷陰津之特點。

裴瑾懷於臨床實踐中,尤重舌診與脈象變化,認為溫病初期多見舌邊尖紅、苔薄白或微黃,脈浮數;若邪入氣分,則舌紅苔黃,脈洪大;深入營血時,舌質絳紫,或見斑疹隱隱。其辨證精細,用藥層次分明,常根據病勢進退靈活加減,如熱盛傷陰時佐以生地、麥冬等甘寒養陰之品,體現「存得一分陰液,便有一分生機」之溫病治療要旨。

此外,裴瑾懷亦重視地域與時令對溫病的影響,認為江南溼熱之地,溫邪常夾溼濁,故用藥時多兼顧化溼透表,如藿香、佩蘭等芳香化濁之藥,以契合「因地制宜」之則。其醫案中常見溼溫、暑溫等證治範例,展現其融合葉氏學說與家傳經驗之獨到見解。

裴瑾懷之學術承襲與臨床特色,不僅延續了葉天士溫病學派之精髓,更融入世家醫術之底蘊,為近代中醫溫病學發展增添重要一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