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裴宗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裴宗元

裴宗元,宋代著名醫官,生卒年及里籍不詳,主要活躍於北宋大觀年間(1107-1110年)。其仕途歷任奉議郎、藥局提舉、太醫令、醫學博士等職,深諳醫理與藥政管理,為當時醫藥體系之重要人物。

醫政貢獻與典籍校注

裴宗元於大觀年間奉敕與陳師文、陳承等醫家共同編校醫書,主持編纂《校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(簡稱《和劑局方》)。此書以官方藥局配方為基礎,系統整理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方劑,並詳述藥物炮製與配伍禁忌,成為宋代以降方劑學之典範。書中收錄如「藿香正氣散」、「四物湯」等名方,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臨床,體現其「辨證施治」與「君臣佐使」的組方原則。

學術特色與中醫理論

裴宗元之校注工作,反映宋代醫學重視實證與規範化的傾向。其參與編訂的《和劑局方》強調「方證對應」,注重藥物性味歸經與病症之契合,例如以「涼膈散」清上焦實熱,契合「六淫致病」理論中火邪上攻之病機。此外,書中對丸、散、膏、丹等劑型的製備規範,亦推動中藥製劑工藝的標準化。

歷史影響

《和劑局方》刊行後,不僅作為宋代官方醫療準則,更影響金元四大家之學術發展。朱丹溪《局方發揮》雖批判其過用溫燥,然亦肯定其臨床實用價值。裴宗元透過整理官藥局經驗,使宋代方劑學趨於系統化,對後世中醫方書編纂與臨床應用具深遠啟發。

綜觀其生平,裴宗元以醫官身份整合官方醫學資源,促進了中醫方劑理論與實踐的結合,堪稱宋代醫學承先啟後之關鍵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