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配穴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配穴法
配穴法是針灸臨床治療時,根據經絡學說與臟腑理論,將兩個或以上的穴位相互配合使用的方法。透過穴位的組合,能夠增強療效、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,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。以下為中醫常用的配穴方法:
1. 前後配穴法
前後配穴法又稱「腹背配穴法」,是指同時選取身體前後相對應的穴位進行配伍。此法基於「陰陽相配」的原則,常用於治療臟腑病症。
- 舉例:治療胃病時,可選取腹部的「中脘穴」(任脈)與背部的「胃俞穴」(足太陽膀胱經)配合使用。
2. 俞募配穴法
俞募配穴法是結合「背俞穴」與「腹募穴」的配穴方式。背俞穴位於膀胱經上,為臟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特定穴位;募穴位於胸腹部,為臟腑之氣聚集之處。此配穴法能調節臟腑功能,尤其適用於慢性內科疾病。
- 舉例:治療肺病時,可選取背部的「肺俞穴」與胸部的「中府穴」(肺之募穴)配合施針。
3. 表裡配穴法
表裡配穴法是根據經絡的表裡關係,選取相表裡的兩條經絡上的穴位進行配伍。十二經脈中,陰經與陽經相互配對,形成六組表裡關係(如肺經與大腸經、脾經與胃經等)。
- 舉例:治療脾胃虛弱時,可選取足太陰脾經的「公孫穴」與足陽明胃經的「足三里穴」配合使用。
4. 原絡配穴法
原絡配穴法又稱「主客配穴法」,是以「原穴」與「絡穴」相互配合的方法。原穴為臟腑原氣所留止之處,絡穴則用於溝通表裡經。此法多用於治療表裡經同病或經絡氣血失調。
- 舉例:治療心與小腸同病時,可取手少陰心經的原穴「神門穴」,並配合手太陽小腸經的絡穴「支正穴」。
5. 遠近配穴法
遠近配穴法是結合病變局部穴位與遠端經絡穴位的配穴方式,既能針對局部症狀,又能調節整體經氣。此法廣泛應用於各種痛症及內科疾病。
- 舉例:治療頭痛時,可選取頭部的「百會穴」或「太陽穴」,並配合手部的「合谷穴」或足部的「太衝穴」。
6. 子母配穴法
子母配穴法源於五行學說,根據「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」的原則,選取相關經絡的子穴或母穴進行補瀉。此法多用於調節臟腑虛實失衡。
- 舉例:
- 肺虛:肺屬金,土生金(母為脾經),可補足太陰脾經的「太白穴」(土經土穴)。
- 肝實:肝屬木,木生火(子為心經),可瀉手少陰心經的「少府穴」(火經火穴)。
配穴法的靈活運用,體現了中醫「整體觀念」與「辨證論治」的核心思想,透過經絡穴位的協同作用,提升針灸治療的效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