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彭用光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彭用光

彭用光,明代著名醫家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其醫術精湛,名噪一時,後遊歷河北、河南、江浙及廣東等地行醫,臨床療效卓著,深受病家推崇。彭氏尤擅太素脈法,此脈法源自道家,結合五行生剋與臟腑氣血盛衰,用以推斷疾病預後及人之壽夭禍福,在明代醫家中頗具特色。

彭用光著述豐富,代表作《體仁匯編》五卷(1549年刊行),輯錄王叔和《脈經》、李東垣《藥性賦》等經典醫籍之精要,並融合同邑醫家趙銓《太素鈔》之脈學理論,系統整理脈診與藥性知識,兼載臨床驗方,反映其重視脈法與藥性結合的學術思想。

此外,彭氏於傷寒學亦有深入研究,撰有《潛溪續編傷寒蘊要》(又名《續傷寒蘊要全書》),補充發揮前人傷寒論述,側重臨床實用性。另著有《簡易普濟良方》六卷,收錄民間驗方,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;《簡易便覽眼目方》四卷,專論眼疾診治,體現其對專科醫學的關注;《原幼心法》三卷,則聚焦小兒調護與疾病治療,反映明代兒科醫學的發展。

彭用光的醫學貢獻,不僅在於臨床實踐,更在於整理彙編醫籍,推動脈學、傷寒及專科醫學的傳承與發展,為明代中醫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