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蓬萊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蓬萊火
蓬萊火為藥捻灸之一種,屬中醫外治法範疇,首載於《本草綱目拾遺》。其製法以多味辛香走竄、溫通散結之藥末為核心,如西黃、雄黃、乳香、沒藥、丁香、麝香、火硝等分研細,或依證加減硼砂、草烏等藥。將藥末緊實裹入紫綿紙中,捻製如宮香粗細之條狀,臨用時剪取二三分長,以粽黏附於患處或穴位,點燃施灸。
藥物配伍與功效
蓬萊火之藥組體現中醫「芳香開竅、活血通絡」之則:
- 西黃(牛黃):清心豁痰,涼血解毒,佐制他藥溫燥之性。
- 雄黃:燥濕殺蟲,辟穢解毒,《神農本草經》謂其「主寒熱鼠瘻,惡瘡疽痔」。
- 乳香、沒藥:活血定痛,消腫生肌,為外科瘡瘍要藥,二者相須為用,增強行氣散瘀之效。
- 丁香:溫中降逆,《日華子本草》載其「治口氣、反胃,療腎氣奔豚氣」。
- 麝香:開竅通絡,穿透力強,引諸藥直達病所。
- 火硝(硝石):軟堅散結,《名醫別錄》稱其「主五臟積熱,胃脹閉」。
若加硼砂,可清熱化痰;佐草烏,則增祛風除濕、溫經止痛之力,然須考量其毒性,古法炮製後方可用。
臨床應用
蓬萊火透過灸灼之熱力與藥性透入,適用於以下病證:
- 風痹:風寒濕邪客於經絡,致關節疼痛、屈伸不利,灸患處以溫通氣血。
- 瘰癧(淋巴結結核):藉藥力破瘀散結,緩解痰凝毒聚之腫塊。
- 水脹(水腫):灸水分、氣海等穴,助氣化水行。
- 膈氣、胃氣不舒:取中脘、足三里等穴,調和中焦氣機。
操作特點
此法結合「灸療」與「藥透」之效,類似後世「雷火神針」之雛形。其藥條緊實易燃,火力集中,且黏貼後固定施灸,使藥氣持續滲透,尤適於局部頑固痼疾。
蓬萊火屬中醫傳統特色療法,體現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」的辨證思路,今人可參酌古籍,探究其於現代適應症中的應用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