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捧耳搖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捧耳搖頭
捧耳搖頭,又稱揉耳搖頭或丹風搖頭,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屬外治法範疇。此法結合經絡調理與頭部運動,以達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之效,臨床多用於小兒驚風、外感發熱及風寒表證等症。
操作手法
- 揉捏耳垂:施術者以拇指與食指輕捻小兒雙側耳垂,手法需柔和緩慢。耳垂屬耳穴之一,中醫認為「耳為宗脈之所聚」,尤其耳垂區域與頭面、腦部反射區相關,揉捏可刺激經氣,醒腦開竅。
- 捧頭搖動:繼以雙掌捧扶小兒頭部兩側,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緩搖動。搖動幅度宜小,速度均勻,以牽動頸項部經脈,鬆解肌腠。
作用機理
- 鎮驚安神:透過耳垂揉捻,調節心腎經氣,緩解小兒驚惕不安。《小兒推拿廣意》提及「耳下垂為驚悸所繫」,此法可寧心安神。
- 解表退熱:頭部搖動能疏泄太陽經氣,助邪從表解,適用於風寒束表所致之發熱無汗。
- 祛風散寒:搖動頭部可促進風池、風府等穴位氣血流通,驅散外感風邪,改善鼻塞、頭痛等症。
古典文獻依據
《保赤推拿法》明確記載:「將兩手捻兒兩耳下垂揉之,再將兩手捧兒頭搖之。」此法結合「揉耳」與「搖頭」雙重手法,體現中醫「動靜相兼」的治療原則。另《小兒按摩經》亦指出,耳部操作可調和肝膽氣機,輔助平息肝風內動。
經絡與穴位關聯
- 耳垂部位:涉及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之分支,揉之可疏利少陽樞機。
- 頭部搖動:間接刺激督脈與膀胱經,強化陽氣升發,尤適陽氣鬱滯之證。
此手法兼具「通絡」與「調神」之效,為小兒推拿中簡便實用的外治技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