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砒霜中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砒霜中毒

砒霜中毒,又稱三氧化二砷中毒,為中醫古籍所載之藥毒病症,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,其證候與治法多見於歷代醫籍。

急性砒霜中毒

多因誤服過量含砒藥物,或吸入砒霜粉末所致。其證候急驟,病勢兇險,常見以下表現:

  • 毒邪犯肺:若由吸入所致,可見咳嗽頻作、胸悶氣促、呼吸困難,甚則咯血。
  • 毒攻脾胃:若因口服中毒,則見心腹攪痛、煩躁如狂、頭暈目眩,欲吐不吐,或劇烈嘔瀉,吐物夾雜血絲,瀉下如米泔水。
  • 毒陷心包:病情加重時,面色驟然青黑,四肢厥冷,冷汗淋漓,神識昏聵,脈微欲絕,終至氣血敗亡。

慢性砒霜中毒

多因長期接觸或微量攝入砒霜所致,其證候漸進,纏綿難癒,可見:

  • 皮膚損害:肌膚甲錯,或生瘡瘍,久不癒合,毛髮枯槁脫落。
  • 經絡痹阻:肢體麻木刺痛,甚則萎弱不用。
  • 肝脾兩傷:腹中隱痛,泄瀉不止,面目黃疸,形體羸瘦。

中醫解毒治法

歷代醫家積累諸多解毒驗方,尤以《本草綱目》所載為詳,列舉部分如下:

  • 清熱解毒:綠豆汁、藍汁(板藍根)、蚤休(七葉一枝花)、薺苨汁。
  • 和中化毒:白扁豆、醬汁、豆粉、楊梅樹皮汁。
  • 涼血鎮驚:鴨血、羊血、雄雞血、胡麻油。
  • 通利排毒:地漿(黃土澄水)、井泉水、冬瓜藤汁。

砒霜毒性峻烈,古方雖備,然臨證須辨明毒邪深淺,急症當以峻藥速解,緩症則需調理臟腑,兼以祛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