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霹靂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霹靂火
霹靂火為中醫外科傳統療法之一,首載於明代《證治準繩·外科》卷二,屬「外治法」中「燻蒸療法」之變通運用,主要針對疔瘡(急性化膿性感染)等熱毒壅盛之症。其法結合物理熱力與藥性揮發,兼具「開腠理、透邪毒」與「行氣活血」之效。
操作方法
- 備器:以鐵桶為容器,內置燒至通紅之鵝卵石數枚。
- 潑醋:取食用醋(古法多用米醋)迅速澆淋於石上,醋遇高溫即氣化,蒸騰酸苦辛烈之氣。
- 覆患:趁煙氣升騰時,將患處對準桶口,以布帛覆蓋固定,外裹衣被密閉,使蒸汽不得外洩。
- 候效:維持約半刻(古時計時,相當於7-8分鐘),以患處汗出、局部皮膚潮紅為度。
醫理探微
- 醋性引經:醋味酸苦,性溫,入肝經,具散瘀解毒之效。《本草綱目》載其「消癰腫,散水氣,殺邪毒」。高溫氣化後,藥性隨蒸汽直透瘡竅,助軟堅散結。
- 熱力助行:鵝卵石燒紅後持續釋放遠紅外熱力,能溫通經絡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與醋協同增強「托毒外出」之力。
- 汗法透邪:密閉燻蒸迫使腠理開泄,仿「汗法」原理,使鬱遏之熱毒隨汗外透,符合《內經》「其在皮者,汗而發之」之旨。
適應症與禁忌
此術適用於疔瘡初起未潰、局部紅腫熱痛屬陽證者。然須辨明證候,若瘡形平塌、色暗屬陰疽,或患者素體陰虛火旺,則非所宜。
歷史淵源
霹靂火之名,喻其效迅烈如雷火,與「雷火神針」等法同屬中醫「火療法」分支。其設計蘊含古人「以熱引熱」、「從治反佐」之智慧,反映中醫外治「簡、便、廉、驗」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