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本經選穴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本經選穴法
本經選穴法,又稱「循經選穴法」,為針灸臨床取穴之重要原則,屬中醫經絡理論之具體應用。其核心在於依據病症所屬經絡,選取該經脈上之特定腧穴進行治療,強調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理論基礎。
理論依據
- 經絡循行與臟腑聯屬
十二正經各有所屬臟腑,並循行於體表特定路線。當臟腑功能失調或外邪侵襲時,常反映於對應經脈之腧穴上。本經選穴法即透過刺激同經腧穴,調動經氣以達平衡。 - 腧穴特性
每條經脈之腧穴皆有共同主治範疇,如肺經穴多治咳喘,胃經穴多調腸胃。選取本經穴位,可集中作用於相關病理環節。
臨床應用
- 近部取穴
於病變部位鄰近選取同經腧穴,如頭痛取足少陽膽經之「風池」,目疾取手少陽三焦經之「絲竹空」。 - 遠部取穴
依「經脈所通,主治所及」原則,選取遠離病所但屬同經之穴。如胃脘痛取足陽明胃經之「足三里」,咳嗽取手太陰肺經之「尺澤」。 - 特定穴配伍
結合五輸穴、原穴、絡穴等特定穴類,如肝鬱取肝經原穴「太衝」,脾虛取脾經絡穴「公孫」,以強化調經效果。
與他法之區別
本經選穴法專注於單一經脈之氣血調控,不同於「表裡經選穴」或「異經選穴」等跨經治法。其優勢在於針對性強,尤適用於病位明確、經絡辨證清晰之症候。
此法的運用,體現中醫「辨經論治」之特色,亦為針灸處方配伍之基礎。歷代醫家如《針灸甲乙經》《針灸大成》等,皆載錄其臨床實例與驗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