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皮刺療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皮刺療法是中醫針刺療法之一,因刺激僅及皮膚而名。即皮膚針療法。見該條。
皮刺療法最早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其中《素問·刺禁論》有“刺禁之法,皮膚以出血為度”的記載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中也有“刺之宜深,出血宜多”的論述。
皮刺療法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、祛風散寒、通經活絡等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疼痛、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、癰腫疔瘡、麻木不仁等疾病。
皮刺療法操作簡單,安全可靠,無痛苦,易於被患者接受。但由於皮刺療法刺激較強,易損傷皮膚,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選擇合適的穴位。皮刺療法所選穴位應位於病變部位或其附近,並且要避開重要臟器和大血管。
- 掌握適宜的針刺深度。皮刺療法針刺深度一般以皮膚出血為度。
- 注意操作規範。皮刺療法操作時應動作輕柔,避免損傷皮膚。
- 做好術後護理。皮刺療法術後應注意局部衛生,避免感染。
皮刺療法是一種簡便、有效的治療方法,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。但由於皮刺療法刺激較強,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操作規範,以免造成不良後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