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皮翻粘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皮翻粘瞼
病名,見於康維恂《眼科菁華錄》卷上,屬中醫眼科疾患之一,又稱「風牽瞼出」。此症主要因風邪外襲、經絡失調,或氣血虧虛、肌腠失養,導致眼瞼外翻,難以閉合,甚則黏連於外,狀如皮翻。
病因病機
- 風邪客絡:風為陽邪,易襲陽位。風邪侵襲眼瞼經絡(如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),致使氣血壅滯,瞼胞弛縱不收,形成外翻。
- 氣血兩虛:久病體弱或脾胃虛損,氣血生化不足,肌腠失於濡養,眼瞼無力內合,漸致皮翻黏著。
- 濕熱蘊結:濕熱之邪上攻目竅,燔灼瞼絡,導致瞼弦赤爛、腫脹,日久黏連變形。
臨床表現
- 眼瞼外翻,難以閉目,甚則瞼皮黏附於外。
- 可伴見瞼弦赤爛、分泌物增多,或乾澀疼痛。
- 若久病不癒,易致白睛(結膜)暴露,發為「暴露赤眼」。
辨證論治
-
風邪襲絡證
- 治法:祛風通絡,調和氣血。
- 方藥:選用 排風散(《審視瑤函》)加減,主以防風、羌活、白芷祛風,當歸、赤芍活血通絡。
-
氣血虧虛證
- 治法:益氣養血,溫潤肌腠。
- 方藥: 八珍湯 合 黃芪五物湯,重用黃芪、黨參補氣,熟地、當歸滋血,佐以桂枝溫通經脈。
-
濕熱蘊瞼證
- 治法:清熱化濕,解毒消腫。
- 方藥: 除濕湯(《眼科纂要》)加減,以黃連、黃芩清熱,茯苓、陳皮健脾滲濕,防風、荊芥疏風退赤。
外治法
- 針灸:取穴攢竹、絲竹空、四白、合谷等,以疏調局部氣血。
- 熏洗:用 桑葉、菊花 煎湯熏眼,以清熱祛風。
此症與西醫「瞼外翻」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治療著重整體調理,從風、濕、氣血等層面辨證施治,以恢復瞼胞正常開闔功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