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皮膚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皮膚痛
皮膚痛為中醫證名,首見於《靈樞·五邪》:「邪在肺,則病皮膚痛。」肺主皮毛,司衛外之職,其氣宣發以溫煦肌腠,固護筋骨。若外邪犯肺,或內火鬱結,皆可導致皮膚疼痛,其病機多與肺氣失宣、火邪熾盛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火邪侵肺:肺為嬌臟,火熱之邪上灼肺金,鬱於肌表,氣血壅滯,發為皮膚灼痛。
- 心火亢盛:心主血脈,若心火熾盛,循經外燔,可致痛深及肉,伴見煩熱、口瘡等症。
- 風熱客表:風性善行,熱性炎上,風熱相搏於皮毛,則痛癢交作,皮膚紅赤。
- 肺經火鬱:肺氣鬱而化火,火毒不得透發,蘊結皮下,故痛不可觸按。
辨證論治
-
心實火盛
- 證候:痛深至肉,心煩口渴,舌紅脈數。
- 治法:清心瀉火,涼血止痛。
- 方藥:導赤散加減,可佐黃連、丹皮以增強瀉火之力。
-
火毒熾灼
- 證候:皮膚灼痛如炙,局部紅腫熱痛。
- 治法:清熱解毒,透邪外達。
- 方藥:加減涼膈散,重用梔子、連翹以瀉三焦之火。
-
風熱襲表
- 證候:痛癢相兼,皮膚燥熱,或見風團疹塊。
- 治法:疏風清熱,透表止癢。
- 方藥:長清散,配合防風、蟬蛻以祛風透邪。
-
肺火鬱結
- 證候:痛不可近按,咳嗽氣促,痰黃黏稠。
- 治法:瀉肺清火,開鬱散結。
- 方藥:瀉肺湯,酌加桑白皮、地骨皮以增強清肺之效。
相關理論延伸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進一步闡明,皮膚痛雖病位在表,然其本多與臟腑相關,尤以肺、心二臟為要。肺主氣而朝百脈,心主血而藏神,二者氣血失調,皆可外應於皮毛。臨證時須辨明虛實,實者瀉其有餘,虛者補其不足,兼顧氣血調和,方能標本同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