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皮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皮熱,中醫名詞,證名。皮膚有發熱感覺。多由陰虛或陽盛所致。
《中藏經.實熱論》:「皮膚熱而燥者,陰不足。」「皮熱而熱者,陽盛也。」
如為瘡痛,常見局部皮膚熱痛。《靈樞.上膈》:「其癰在外者,則癰外而痛浮,癰上皮熱。」
皮熱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症,多由陰虛或陽盛所致。陰虛者,由於陰液不足,不能濡養肌膚,導致皮膚乾燥、發熱;陽盛者,由於陽氣過盛,灼傷肌膚,導致皮膚發熱、疼痛。
皮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皮膚發熱、乾燥、瘙癢;局部皮膚紅腫、疼痛;大便乾燥、小便短赤;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皮熱的治療方法,根據病因不同,可分為陰虛型和陽盛型。陰虛型皮熱,可用滋陰養液、潤燥止癢的藥物治療,如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;陽盛型皮熱,可用清熱涼血、消腫止痛的藥物治療,如銀花、連翹、赤芍等。
皮熱的預防方法,主要是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;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澡,勤換衣;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休息。
如果出現皮熱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