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皮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皮毛」詳解

皮毛為中醫學中皮膚與體表毫毛之合稱,屬「五體」之一,與肺臟功能密切相關。其生理病理機制可從以下層面闡述:


一、生理功能與臟腑聯繫

  1. 衛外屏障
    皮毛為人體最外層防禦系統,依賴肺所宣發的衛氣溫養。衛氣充盈則腠理緻密,能抵禦外邪(六淫)。《靈樞·本藏》言:「衛氣者,所以溫分肉,充皮膚,肥腠理,司開闔者也。」
  2. 肺氣宣發之通道
    肺主氣,司宣發肅降,其精微透過經絡輸布至皮毛,使汗孔(玄府)開闔有度,調節汗液排泄與體溫。故《素問·痿論》云:「肺主身之皮毛。」
  3. 反映內臟狀態
    皮毛潤澤與否可觀測肺氣盛衰。肺氣充足者,皮膚緻密、毛髮潤澤;肺虛者常見皮膚乾燥、毛髮枯槁。

二、病理表現與臨床關聯

  1. 外邪侵襲首犯皮毛
    風寒暑濕等邪氣多由皮毛而入。若肺衛不固,邪氣易內傳於肺,引發咳嗽、鼻塞等症,此即《素問·咳論》「皮毛者,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以從其合」之理。
  2. 汗液代謝異常
    衛氣失司導致腠理不固,可見自汗(白天不因活動而汗出)或盜汗(夜間睡中汗出)。《傷寒論》中桂枝湯證之「汗出惡風」,即因風邪客表、營衛不和所致。
  3. 皮膚病變與肺相關
    如風疹、瘙癢等症,中醫多從「肺主皮毛」論治,常用麻黃、杏仁等宣肺藥配伍祛風之品。

三、與經絡的關係

足太陽膀胱經「主一身之表」,與皮毛防禦功能直接相關。外感病初期,邪在太陽經階段,可見惡寒、發熱、脈浮等表證,治療需解表發汗,使邪從皮毛而出。


四、養生應用

傳統導引術如「六字訣」中的「呬」(音「嘶」)字訣,通過調息配合發聲以宣肺氣,間接強化皮毛功能。另如《遵生八箋》提倡「乾浴」按摩皮膚,亦為暢通衛氣之法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,不涉臨床診療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