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皮毛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皮毛焦
證名,指皮毛乾枯憔悴之症,首見於《靈樞·經脈》。此證多因經氣虧虛,無法濡養皮毛所致,與肺臟功能密切相關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肺與皮毛的關係
中醫認為「肺主皮毛」,肺氣宣發衛氣與津液以溫煦、潤澤皮毛。若肺氣虛弱或陰液不足,則皮毛失養,呈現乾枯、憔悴之態。《難經·二十四難》進一步闡述:「手太陰氣絕,即皮毛焦。太陰者,肺也,行氣溫於皮毛者也。氣弗營則皮毛焦,皮毛焦則津液去,津液去則皮節傷,皮節傷則皮枯毛折,毛折者則毛先死。」說明肺氣衰竭時,皮毛失於濡潤,進而導致津液耗損,皮膚枯槁,毛髮易折。 -
病因病機
- 肺氣虛弱:肺主一身之氣,氣虛則推動無力,衛外不固,皮毛失於溫養。
- 陰液虧耗:肺陰不足,或久病傷陰,津液不能上承於皮毛,導致乾燥枯焦。
- 氣血兩虛:氣血同源,血虛則皮毛失濡,氣虛則推動無力,二者皆可致皮毛憔悴。
臨床表現
- 皮膚乾燥、粗糙,甚至脫屑。
- 毛髮枯黃、易斷,失去光澤。
- 可能伴隨其他肺系症狀,如咳嗽、氣短、聲低懶言等。
治療原則
以「養陰潤肺,益氣養血」為主,具體治法如下:
- 益氣潤肺
- 適用於肺氣虛者,常用方劑如補肺湯(《永類鈐方》),以黃芪、人參補益肺氣,配合紫菀、桑白皮宣肺潤燥。
- 滋陰生津
- 若肺陰虧虛,可選用沙參麥冬湯(《溫病條辨》),以沙參、麥冬、玉竹等滋養肺陰,潤澤皮毛。
- 養血潤燥
- 氣血兩虛者,宜用八珍湯加減,補氣養血,使皮毛得濡。
相關經絡與臟腑聯繫
- 手太陰肺經:肺經氣血不足,直接影響皮毛的營養狀態。
- 腎與肺的關係:腎為先天之本,肺金生腎水,若腎陰虧虛,亦可累及肺陰,間接導致皮毛失養。
此證雖以皮毛外顯為標,實則與內在臟腑氣血盛衰密切相關,臨床需辨明虛實,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