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絕,中醫名詞,指脾氣絕出現之危重證脈。《中藏經》卷上:「面青,無右關脈者,脾絕也。」成無己在《註解傷寒論》中將「環口黧黑,柔汗發黃者」稱之為脾絕。《靈樞.經脈》:「足太陰(脾)氣絕者,則脈不榮肌肉,唇舌者,肌肉之本也。脈不榮則肌肉軟,肌肉軟則舌萎、人中滿,人中滿則唇反,唇反者,肉先死。甲篤乙死,木勝土也。」

脾絕是五臟絕候之一,五臟絕候是指五臟氣絕出現的危重證候。脾絕的臨床表現為面青、無右關脈、環口黧黑、柔汗發黃、舌萎、人中滿、唇反等。脾絕的病機是由於脾氣絕,導致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水濕泛濫,泛濫於肌肉,導致肌肉軟弱無力,肌肉軟弱無力則舌萎、人中滿、唇反。脾絕的治療應以健脾益氣、化濕利水為主。

脾絕是中醫急危重症之一,病情危重,如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死亡。脾絕的預後取決於病情輕重及治療時機。脾絕的預防應以調理脾胃、防治脾虛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