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咳

脾咳,又稱脾經咳嗽,是一種由於脾虛(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虛則運化失常)或脾胃濕熱逆燻於肺所導致的咳嗽。其主要症狀為咳嗽,伴隨右脅下痛與陰陽引肩背,嚴重時甚至會動則咳劇。脾咳的治療應以健脾益氣、清熱化痰為主。

病因

脾咳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脾虛土不生金: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虛則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上逆犯肺,可引起咳嗽。
  • 脾胃濕熱逆燻於肺:脾胃主運化水濕,若脾胃濕熱內蘊,上逆犯肺,可引起咳嗽。

臨床表現

脾咳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咳嗽:多為乾咳,痰少而粘,色白或黃。
  • 右脅下痛:咳嗽時,常伴有右脅下疼痛,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。
  • 陰陽引肩背:咳嗽時,常伴有肩背部疼痛,疼痛可向兩側肩背部放射。
  • 甚則不可以動:咳嗽嚴重時,可出現胸悶氣短,不能平臥,動則咳劇。
  • 可兼見多涎、咳引小腹等證。

治療方法

脾咳的治療應以健脾益氣、清熱化痰為主。可選用以下中藥:

  • 黃芪:補脾益氣、固表止汗。
  • 白朮: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。
  • 陳皮: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。
  • 半夏: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。
  • 茯苓: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。
  • 甘草: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。

預防方法

預防脾咳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•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脾咳是一種常見的咳嗽類疾病,其病因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因此,在治療脾咳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以取得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