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平

脾平是中醫名詞,指脾臟的脈象平緩調和。根據《素問.平人氣象論》的記載,脾平指的是脾脈來潤和柔,脈搏如雞踐地般平緩,表現為脈搏平穩的狀態。

脾主運化,脾臟的功能正常運作可以保證水谷精微充分分佈到各個部位,身體各個組織能夠得到滋養,氣血得以充盈。此外,脾平還能夠促進消化吸收,調理脾胃功能。

脾平的臨床表現包括面色紅潤、肌肉豐滿、精神飽滿、食慾旺盛、大便正常以及小便通暢等。

維持脾平的養生方法如下:

  1. 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,減少攝取生冷油膩的食物,增加攝取富含維生素、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食物,例如新鮮蔬菜、水果、豆類和魚肉等。

  2. 規律起居:維持規律的作息時間,避免熬夜,不暴飲暴食。

  3. 情緒調理: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。

  4. 適度運動:進行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,促進消化吸收。

脾平是身體健康的表現,平時應該注意保護脾臟,維持脾平的狀態。如果出現脾不平的症狀,例如食慾不振、腹脹或大便不正常等,應及時就醫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