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氣不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氣不升是指脾胃功能衰弱,無法正常運化營養物質上升至清氣,影響了身體的正常運作。中醫認為,脾氣升清是脾胃的運動特點,而肺氣則主要負責將濁氣下降。脾氣不升會使濁氣在體內停滯,導致各種症狀的出現。例如面色不華、眩暈、易汗、短氣、食量減少、倦怠、腹脹、便溏,以及眼睛花朦、視力模糊、耳聾、味覺喪失等。如果因為濕濁的原因導致脾氣不升,則會出現頭重如蒙、倦怠、食慾不振、腹部脹滿或疼痛、舌苔厚膩、脈搏緩慢等症狀。

治療脾氣不升需要根據病因和病機進行辨證施治。如果是因為脾氣虛弱,治療方法包括補中益氣和升陽益胃;如果是因為濕濁食滯,則需要健脾利濕,促進消化和排毒。

預防脾氣不升可以從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著手。建議避免過食生冷、油膩的食物,以免傷害脾胃功能;適量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脾胃功能;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波動對脾胃功能造成影響。

脾氣不升是中醫常見的病症,多見於脾胃虛弱和濕濁食滯的患者。治療脾氣不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,以達到從根本上治療疾病的目的。在預防方面,要注重飲食調理、適度運動和情緒管理等方面的注意,以維持脾胃的健康。古籍中也有提到脾氣主升清,肺氣主降濁的說法,這兩個器官相輔相成,相互協調,構成了正常的生理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