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氣不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氣不舒,病證名。指脾胃出現消化機能障礙。多由肝失疏泄或濕困脾陽所致,亦有因飲食壅滯而造成者。主要症狀有脘腹脹悶、食不消化、厭食、呃逆等。治宜疏肝理氣。

脾氣不舒的病因病機

脾氣不舒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肝失疏泄:肝主疏泄,如果肝氣鬱結,疏泄功能失常,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,導致脾氣不舒。
  2. 濕困脾陽:脾主運化水濕,如果脾陽不足,運化水濕功能失常,就會導致水濕停聚,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,導致脾氣不舒。
  3. 飲食壅滯: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油膩,或者暴飲暴食,都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,出現脾氣不舒。

脾氣不舒的症狀

脾氣不舒的主要症狀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脘腹脹悶:患者常常感到脘腹脹悶,不思飲食,或者腹脹不舒,噯氣頻作。
  2. 食不消化:患者常常感到食不消化,進食後腹脹、噁心、嘔吐,或者大便溏薄。
  3. 厭食:患者常常感到厭食,不想吃飯,或者吃一點就飽。
  4. 呃逆:患者常常出現呃逆,或者打嗝。

脾氣不舒的治療

脾氣不舒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疏肝理氣:如果脾氣不舒是由於肝失疏泄所致,可以使用疏肝理氣的中藥,比如柴胡、白芍、枳實、香附等。
  2. 健脾益氣:如果脾氣不舒是由於脾陽不足所致,可以使用健脾益氣的中藥,比如黃芪、党參、白朮、茯苓等。
  3. 消食化積:如果脾氣不舒是由於飲食壅滯所致,可以使用消食化積的中藥,比如山楂、麥芽、神曲等。

脾氣不舒的預防

  1. 飲食有節,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,不暴飲暴食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,適當運動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脾氣不舒是中醫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該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