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陳櫻寧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陳櫻寧(1880-1969年),原名誌祥、元善,字子修,道號圓頓子,安徽懷寧人,為近代著名道教學者、養生家及中醫理論實踐者。其學術生涯貫通道教丹道與傳統醫學,對中醫養生理論有獨特詮釋與發展。

學術背景與中醫淵源

陳氏幼承家學,早年習讀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醫典,奠定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。清末考取秀才後,雖入安徽高等政法學堂攻讀法政,然其志趣始終在醫道相通之學。後專注道門修煉,將中醫臟腑學說與道教內丹理論相互融貫,形成「醫道互參」的學術特色。

中醫養生理論貢獻

  1. 《黃庭經》醫理闡釋
    在其著作《黃庭經講義》中,陳氏以中醫「五臟藏神」理論為基礎,解析道教存思法門。特別強調「黃庭」概念與中醫三焦學說的關聯,認為「黃庭」乃人身氣機升降之樞紐,與《內經》「三焦者,決瀆之官」之說互為表裏。
  2. 經絡與內丹修煉
    註解《靈源大道歌》時,提出「任督為藥之道路」的觀點,將奇經八脈理論與丹道周天功法結合。認為丹家「河車搬運」實為經絡氣化之象,與中醫「營衛循環」理論相呼應。
  3. 女科養生專論
    《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註》中,依據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等醫籍,論述女子以肝為先天之生理特質,主張「調經為煉形之初基」,將中醫婦科理論融入女丹修煉體系。

臨床實踐與靜功療法

1957年任杭州屏風山療養院顧問期間,創編「靜功養生法」,融合中醫「恬惔虛無」的養神原則與道教調息法。其法強調「心息相依」,透過呼吸調節臟腑氣機,尤重肺金生腎水之五行生剋關係,用於虛勞、失眠等慢性病調理。

醫道著作特色

陳氏晚年輯錄《中華仙學》、《道教與養生》等書,其中〈論四時調攝〉、〈辨虛實火候〉諸篇,皆引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與丹道火候進退相參證。主張「丹道藥物非外採,乃人身自有之陰陽」,此說與中醫「正氣存內」理論一脈相承。

陳櫻寧之學術體系,體現晚清以來「以醫顯道」的傳統,其將中醫陰陽五行學說深化應用於內煉實踐,對現代中醫養生學與預防醫學具有重要啟發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