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氣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氣盛,病證名。出《靈樞.淫邪發夢》。即脾氣實。指脾或脾經邪氣盛實之證。《諸病源候論》:「脾氣盛,為形有餘則病腹脹,溲不利,身重苦飢,足痿不收,胻善瘛,腳下痛,是為脾氣之實也。」方用胃苓湯加杭芍、木瓜、牛膝。參見脾氣實、脾病等條。
脾氣盛的症狀為:
- 腹脹,即腹部脹滿不適。
- 溲不利,即小便不利。
- 身重,即全身感到沉重。
- 苦飢,即感到飢餓,但吃不下東西。
- 足痿不收,即雙腳無力,不能收縮。
- 胻善瘛,即小腿抽筋。
- 腳下痛,即腳底疼痛。
脾氣盛的治療方法為:
- 使用胃苓湯加杭芍、木瓜、牛膝。
- 其他治療方法根據具體病情而定。
脾氣盛的預防方法為: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,不抽菸,不喝酒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脾氣盛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。因此,如果出現脾氣盛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