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熱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熱

脾熱是一種脾受邪熱影響而引起的病症。其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發熱:病人常有高熱,體溫可達40℃以上,但體溫波動不規律,可能時高時低,或呈間歇性發熱。
  2. 口渴:常伴有口乾舌燥,渴望不斷地飲水。
  3. 大便乾燥:常見大便祕結,甚至出現數日不解的情況。
  4. 小便短赤:小便呈短且呈紅色,尿量減少。
  5. 舌質紅、舌苔黃,脈滑數。

脾熱病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的方藥有三黃瀉心湯、黃連解毒湯、清暑益氣湯等。

預防脾熱病的方法包括:

  1. 飲食宜清淡:不宜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生活要規律:不熬夜,不暴飲暴食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: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度鍛鍊身體:增強體質。

脾熱病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一系列併發症,例如消化不良、腹瀉、便祕等。因此,一旦出現脾熱病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