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熱痿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熱痿軟,病證名。由膏梁積熱、濕熱傷脾所致之痿弱病證。《症因脈治》:「脾熱痿弱之主,唇焦齒燥,口乾作渴,肌肉不仁,身重不能轉側,縱緩不能舉動……」治以清熱化濕為大法。濕熱甚者,用梔連平胃散、梔連二陳湯;膏粱積熱者,選用川連枳殼湯或瀉黃散,參見痿、肉痿條。
脾熱痿軟,是指由於膏梁積熱、濕熱傷脾所致的痿弱病證。膏梁,指膏粱厚味之品,多食易積熱傷脾。濕熱,指濕邪和熱邪相互交蒸所形成的病理產物。脾主運化,脾熱則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日久化熱,損傷脾陽,導致肌肉失養,出現肌肉萎縮、無力、四肢不遂等痿弱症狀。
脾熱痿軟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口乾口渴,唇焦齒燥:由於脾熱傷津,津液不足,可出現口乾口渴,唇焦齒燥等症狀。
- 肌肉不仁,身重不能轉側:由於脾熱損傷肌肉,肌肉失養,可出現肌肉不仁,身重不能轉側等症狀。
- 縱緩不能舉動:由於脾熱損傷脾陽,氣血運行不暢,可出現縱緩不能舉動等症狀。
脾熱痿軟的治療以清熱化濕為大法。濕熱甚者,可用梔連平胃散、梔連二陳湯;膏粱積熱者,可選用川連枳殼湯或瀉黃散。
脾熱痿軟的預防主要是飲食調養,不宜多食膏梁厚味之品,以免積熱傷脾。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,以免肝火上炎,加重脾熱。此外,還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以免損傷脾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