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濕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濕熱是指濕熱困脾的病機。脾與胃相表裡,脾熱往往伴隨胃熱,故臨床多見脾胃濕熱。症見脘腹脹滿、食少倦怠、頭重如裹、噁心欲吐、口淡不渴、便溏不爽、尿少而黃,甚則身目俱黃,舌苔黃膩,脈濡數。又如皮膚病的濕疹、膿皰瘡等,亦多與脾濕熱有關。治宜淡滲利濕或輔以芳香化濁,不宜過用苦寒之品。
脾濕熱的病因病機
脾濕熱的病因病機是由於脾虛失運,濕熱內生所致。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虛失運,則水濕停聚,化生濕熱;濕熱內生,則損傷脾陽,脾陽虛則運化失常,水濕更易停聚,形成惡性循環。
脾濕熱的臨床表現
脾濕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脘腹脹滿、食少倦怠、頭重如裹、噁心欲吐、口淡不渴、便溏不爽、尿少而黃,甚則身目俱黃,舌苔黃膩,脈濡數。
脾濕熱的診斷
脾濕熱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舌苔、脈象進行辨證。
脾濕熱的治療
脾濕熱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方藥有三仁湯、茵陳蒿湯、葛根芩連湯等。
脾濕熱的預防
脾濕熱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肥甘厚味、生冷油膩之物。
-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,不宜熬夜、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脾濕熱的危害
脾濕熱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,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疾病,如腹脹、腹痛、便溏、嘔吐等。此外,脾濕熱還會影響其他臟腑功能,如影響心肺功能,引起心悸、氣短、胸悶等;影響肝腎功能,引起肝炎、腎炎等。
脾濕熱的併發症
脾濕熱如果不及時治療,還可能引起一系列併發症,如急性胰腺炎、肝炎、腎炎等。
脾濕熱的食療
脾濕熱的患者,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肥甘厚味、生冷油膩之物。可多吃一些具有清熱利濕、健脾和胃作用的食物,如綠豆、薏米、冬瓜、白蘿蔔、香菇、木耳等。
脾濕熱的偏方
脾濕熱的患者,可用以下偏方進行治療:
- 三仁湯:將綠豆、赤小豆、白扁豆各30克,加水煎煮,代茶飲。本方具有清熱利濕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
- 茵陳蒿湯:將茵陳蒿30克,大黃10克,黃芩10克,甘草6克,加水煎煮,代茶飲。本方具有清熱利濕、解毒退黃的作用。
- 葛根芩連湯:將葛根15克,黃芩10克,黃連10克,甘草6克,加水煎煮,代茶飲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退黃的作用。
脾濕熱的注意事項
脾濕熱的患者,在治療期間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
- 避免熬夜、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脾濕熱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,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疾病。因此,脾濕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