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損,病證名。五臟虛損之一。即損脾。突出癥候表現為消瘦。《難經.十四難》:「三損損於肌肉,肌肉消瘦,飲食不為肌膚。」又曰:「損其脾者,調其飲食,適寒溫。」虞庶註謂:「脾化水谷以生氣血。今見脾損,飲食不為肌膚,宜調節飲食,無令傷脾也。」治宜健脾益氣,宜四君子湯(或加谷麥芽、神曲、雞內金等藥),沈金鰲主張用十全大補湯。(見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八)參見虛損條。
脾損是指脾臟虛損的病證。脾主運化水谷,為氣血生化之源。脾虛則運化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,導致氣血不足,表現為消瘦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脾損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先天不足:脾臟的功能是由先天之精所決定的。如果先天之精不足,則脾臟的功能就會減弱,導致脾虛。
- 後天失調: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、情志不遂等都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虛。
- 病邪侵襲:外感風寒、濕熱等邪氣侵襲人體,會傷及脾臟,導致脾虛。
脾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健脾益氣:健脾益氣是治療脾虛的主要方法。常用的健脾益氣藥物有黃芪、党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等。
- 補脾和胃:補脾和胃可以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常用的補脾和胃藥物有人參、白术、甘草等。
- 溫補脾腎:溫補脾腎可以改善脾腎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、畏寒肢冷等症狀。常用的溫補脾腎藥物有附子、肉桂、干姜等。
脾損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飲食有節:飲食要定時定量,不宜過飽過飢,不宜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勞逸適度:勞逸要适度,不宜過度勞累,也不要長期久坐不動。
- 情志調暢: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鍛煉:適當鍛煉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脾胃功能。
脾損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氣血不足、消瘦乏力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脾損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