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為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為吞嚥症的概述與治療預防

脾為吞嚥症是指脾病時出現的吞嚥不適症狀,例如吞酸等。根據《素問.宣明五氣篇》所載,脾為吞嚥症是因脾氣病而導致津液溢於脾竅之口,影響吞嚥功能。

脾為後天之本,主要負責運化水谷精微,是氣血生成的重要來源。當脾氣虛弱,運化功能失調時,會導致水谷精微不能順利上升到肺部,津液也無法上升到咽喉,進而引發吞嚥困難、吞酸等症狀。

以下是脾為吞嚥症的臨床表現:

  1. 吞嚥不利:患者常感到咽喉部有異物感,吞嚥困難,甚至無法吞嚥。
  2. 吞酸:患者常感到胃酸逆流至咽喉部,引起不適或疼痛。
  3. 噯氣:患者常感到噯氣,噯氣後可感到舒適。
  4. 腹脹:患者常感到腹脹、腹部不適,甚至疼痛。
  5. 大便溏薄:患者常有大便不成形、溏薄的情況。
  6. 食慾不振:患者常食慾不振,食量減少。
  7. 消瘦:患者常出現消瘦,體重下降。

治療脾為吞嚥症的主要方法是強化脾臟功能,增加氣血的生成。可以使用中藥方劑如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等進行治療。此外,針灸、推拿等中醫外治方法也可以作為輔助治療。

預防脾為吞嚥症的主要措施包括:

  1. 飲食宜清淡,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。
  2. 飲食規律,避免過飽或過飢。
  3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5. 適度鍛鍊,增強身體素質。

脾為吞嚥症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症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