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胃俱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胃俱虛是一種病證名稱,指的是脾胃兩經同時虛弱的情況。《備急千金要方》記載了一種關於脾胃俱虛的診斷方法:當右手關上脈的陰陽兩側同時虛弱時,代表著足太陰和陽明兩經都虛弱了。這種情況下,患者會感到胃中空虛,缺乏食慾,氣虛背寒,腹泄不止。

脾胃俱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不節:過量攝取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會傷害到脾胃的陽氣;
  2. 過度勞累:長時間的過度勞累會耗損脾胃的氣;
  3. 情志不遂:持續的情緒不順暢會導致肝氣鬱結,影響脾胃功能;
  4. 久病不痊癒:長期患病會耗損脾胃氣虛;
  5. 先天不足:先天脾胃功能不足容易導致脾胃俱虛。

脾胃俱虛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個:

  1. 食慾不振,胃口不好;
  2. 腹脹,腹部膨脹;
  3. 大便稀薄,不成形;
  4. 四肢無力,感到疲倦;
  5. 面色蒼白,缺乏光澤;
  6. 心悸,心跳急促;
  7. 失眠多夢,睡眠質量差;
  8. 月經不調,出現月經量少或經期延長等問題。

治療脾胃俱虛的方法主要以「健脾益氣」和「溫中和胃」為主。可以使用中藥治療,如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;也可以使用針灸、推拿等中醫外治方法。

預防脾胃俱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要清淡,少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;
  2. 勞逸結合,不要過度勞累;
  3. 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;
  4. 堅持鍛鍊,增強體質;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並治療。

脾胃俱虛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影響。因此,如果出現脾胃俱虛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