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陳希恕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陳希恕

陳希恕,字養吾,號夢琴,清代江蘇吳江縣人,為清代著名醫家。其父陳煥乃當時知名瘍醫(外科醫家),家學淵源深厚。陳希恕早年習舉子業,後承家學,轉而專攻醫術,尤精於瘍科,臨床經驗豐富,聲名遠播。

陳希恕之醫術承襲家傳,並融合個人臨證心得,對外科瘡瘍、癰疽等病症的辨治頗具獨到見解。其治療重視辨證施治,強調內外兼調,不僅擅長外用方藥,亦注重內服湯劑以調理氣血、平衡陰陽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念」與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思想。

所著《陳希恕醫案》共二百二十二卷,規模宏大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尤以瘍科醫案為精要。書中記錄其臨床驗案,詳述病因病機、診治思路及用藥特色,反映其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。其醫案注重脈證合參,用藥靈活,常結合地域特點及患者體質加減化裁,展現中醫「因人、因時、因地」制宜的治療原則。

陳希恕之學術貢獻,不僅在於繼承家傳瘍科之術,更在於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豐富了清代外科醫學的內涵,對後世中醫外科發展有一定影響。其醫案亦為研究中醫臨床辨治規律的重要文獻,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