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陳希恕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陳希恕(1706年-1781年),字養吾、夢琴,江蘇吳江縣人。其父陳煥為著名瘍醫。初學舉子業,後轉而從醫,亦以瘍醫著名。嘗著《陳希恕醫案》二百二十二卷行世。

陳希恕是清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出生於江蘇吳江縣,他的父親陳煥也是一位著名的醫生。陳希恕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醫術,後來他又到北京求學,師從著名醫學家張璐。陳希恕精通內、外、婦、兒、針灸等各科,尤擅長治療外科疾病。他著有《陳希恕醫案》二百二十二卷,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典籍。

陳希恕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《陳希恕醫案》中。他認為,醫學要以「六經」為基礎,並要結合臨床經驗。他還提出了「辨證論治」的方法,認為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明病因、病性和病位,然後再制定治療方案。

陳希恕的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,他被譽為「清代外科之祖」。他的著作《陳希恕醫案》也被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

以下是《陳希恕醫案》中的一段話:

「夫醫者,非但治病,亦當保身。保身之道,莫先於養心。心平則氣和,氣和則血順,血順則精旺,精旺則神明。神明則百病不侵,百病不侵則壽命延長。故曰:養心為第一。」

這段話強調了心的重要性,認為心是人體的君主,如果心平氣和,則氣血順暢,精力旺盛,神明清明,百病不侵。因此,要想健康長壽,首先要養心。

陳希恕的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,他被譽為「清代外科之祖」。他的著作《陳希恕醫案》也被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