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消

病名。

  1. 脾痟之又名。詳見該條。
  2. 指消中、寒中、熱中。《證治要訣.大小腑門》:「然脾消又自有三,曰消中,曰寒中,曰熱中。」參見有關條目。

脾消,又名脾痟,是一種脾胃虛弱的病症。其主要症狀為消瘦、食欲不振、腹脹、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脾消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損傷脾胃;
  • 勞累過度,過度勞累會耗傷脾氣;
  • 情志不遂,長期情緒不佳,會導致肝氣鬱結,影響脾胃功能;
  • 久病不愈,久病會耗傷脾胃之氣;
  • 先天不足,先天脾胃虛弱,也容易患上脾消。

脾消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少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。
  • 藥物治療:可用補脾益氣、健脾消食的藥物治療,如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扁豆等。
  • 針灸治療:可用針灸穴位如足三里、中脘、脾俞等進行治療。
  • 中醫推拿:可用中醫推拿手法如揉腹、按摩足三里等進行治療。

脾消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飲食均衡,不偏食,不挑食,不暴飲暴食。
  •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。
  •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•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脾消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脾胃功能更加虛弱,進而出現消瘦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腹脹、大便溏薄等症狀,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營養不良、貧血等。因此,如果出現脾消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