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泄

定義

脾泄,又稱脾瀉,是指由於飲食或寒濕傷害脾胃,導致脾虛泄瀉的病症。

脾泄的病因

脾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不節: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損傷脾胃,導致脾虛泄瀉。
  2. 寒濕侵襲:寒濕之邪侵襲脾胃,阻礙脾陽運化,導致脾虛泄瀉。
  3. 久病脾虛:久病傷脾,脾虛失運,導致脾虛泄瀉。
  4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影響脾胃運化,導致脾虛泄瀉。

脾泄的症狀

脾泄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腹瀉:大便稀薄,色黃,量多,不成形,有時伴有黏液或膿血。
  2. 腹痛:腹痛多為隱痛,喜按,可伴有腹脹。
  3. 食慾不振:飲食減少,消化不良。
  4. 疲倦乏力:面色萎黃,精神不振。
  5. 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脾泄的治療

脾泄的治療以健脾益氣、止瀉固表為主。常用方劑有六君子湯、白朮附子湯、香砂六君子湯等。

脾泄的預防

脾泄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有節: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注意保暖:避免寒濕侵襲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:避免情志不遂。
  4. 適當鍛鍊:增強體質。

脾泄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