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心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脾心痛
病證名,屬「厥心痛」之一類,以心前區劇痛如錐針刺,或心下氣滿、急痛為主要表現。其病因多與脾病邪氣上逆犯心,或中焦寒凝氣滯相關,病機涉及臟腑氣血失調,寒熱錯雜。
經典論述
- 《靈樞·厥病》:「厥心痛,痛如以錐針刺其心,心痛甚者,脾心痛也。」指出此證疼痛劇烈,狀若針刺,與脾病相干。
- 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九:「脾心痛者,如針刺其心腹,蘊蘊然氣滿。」強調疼痛伴隨氣機壅滯,脹滿不舒之特徵。
病因病機
- 脾病及心:脾主運化,若脾失健運,濕濁內生,痰瘀阻絡,邪氣上逆攻心,致心脈不通而痛。
- 寒客中焦:寒邪直中脾胃,陽氣被遏,寒凝氣滯,循經上擾心脈,引發刺痛。
- 氣血失和:脾虛氣弱,血行不暢,心脈失養,兼夾氣滯血瘀,發為心痛。
治法與方藥
- 散寒行氣:適用於寒凝中焦者,方如 訶子散(《聖濟總錄》),溫中散寒,理氣止痛;或 復元通氣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疏暢氣機,化瘀通絡。
- 健脾化濕:若因脾虛濕盛,選 白術湯(《醫學啟源》),健脾燥濕,輔以高良姜、香附溫中行氣。
- 活血通絡:瘀血明顯者,可配合 失笑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蒲黃、五靈脂化瘀止痛。
相關鑑別
- 厥心痛:泛指臟腑氣逆引發的心痛,脾心痛屬其分支,另包括肝心痛、腎心痛等,需辨臟腑病位。
- 真心痛:與胸痹重症相關,痛徹胸背,冷汗肢厥,屬危急之候,與脾心痛之局部刺痛有別。
此證臨床須結合四診,辨明寒熱虛實,尤重脾心兩臟互動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