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帶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虛帶下,中醫病證名。脾主運化水濕,脾虛則運化無能,聚濕下注,傷及任、帶二脈而致帶下綿綿,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,無臭,並且面色黃白,精神疲倦,不思飲食,腰酸腹墜,或下肢浮腫、便溏等。治宜健脾益氣,升陽除濕。方用完帶湯,或用白扁豆20克,嚮日葵瓤25克,水煎服。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曰:“脾主運化,脾虛則運化無能,聚濕下注,傷及任、帶二脈而致帶下綿綿。”《諸病源候論》曰:“帶下者,由脾虛不能運化,濕濁下注,故帶下不止。”《景岳全書》曰:“帶下之症,多由脾虛而成。”

脾虛帶下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帶下量多,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,無臭,並且面色黃白,精神疲倦,不思飲食,腰酸腹墜,或下肢浮腫、便溏等。

脾虛帶下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脾虛:脾主運化水濕,脾虛則運化無能,聚濕下注,傷及任、帶二脈而致帶下綿綿。
  2.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油膩,損傷脾胃,脾虛運化失常,濕濁下注,而致帶下。
  3. 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,耗傷氣血,脾失健運,濕濁下注,而致帶下。
  4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濕濁下注,而致帶下。

脾虛帶下的治療,以健脾益氣,升陽除濕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完帶湯、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。

完帶湯由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澤瀉、白扁豆、車前子、甘草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,利水滲濕的功效。主治脾虛帶下,帶下量多,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,無臭,並且面色黃白,精神疲倦,不思飲食,腰酸腹墜,或下肢浮腫、便溏等。

四君子湯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。主治脾虛氣弱,食少便溏,倦怠乏力等症。

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升麻、柴胡組成,具有補中益氣,升陽舉陷的功效。主治中氣不足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四肢無力,自汗,頭暈目眩等症。

脾虛帶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之物。
  2. 不宜過度勞累,保持心情舒暢。
  3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病情,進行治療。

脾虛帶下患者如果症狀較重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