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多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虛多涎

脾虛多涎是一種中醫常見的病證,指的是脾氣虛弱而出現口中多涎的狀況。該病證主要由於脾氣虛弱,無法有效運化水液,導致津液泛溢而形成多涎。

病因病機

脾虛多涎的主要病因在於脾氣虛弱,運化能力不足,使得水液不能正常分散散佈,積聚於口中形成涎。

臨床表現

脾虛多涎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神疲、面色萎黃、涎多清稀等症狀。神疲是由於脾氣虛弱,無法運化水液,津液氾濫,導致氣虛;面色萎黃是由於脾氣虛弱,無法運化水液,津液氾濫,導致血虛;涎多清稀是由於脾氣虛弱,無法運化水液,津液氾濫的結果。

治療方法

治療脾虛多涎的方法主要是補益脾氣。推薦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。補中益氣湯成分包括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生薑、大棗,此方具有補益脾氣、升清降逆的作用,適用於脾虛多涎、神疲乏力、面色萎黃、食慾不振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
預防方法

為了預防脾虛多涎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
  1. 飲食調節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減少油膩、生冷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
  2. 生活規律:保持良好的作息,避免熬夜,確保充足的睡眠。
  3. 適當運動:進行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,改善脾虛多涎的症狀。
  4. 心理健康: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情緒波動,以免影響脾胃功能。

希望本文能對大家對脾虛多涎有更清楚的瞭解,並提供一些治療和預防的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