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陳無咎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陳無咎(1883-1948年)中醫學術生平與貢獻

陳無咎,名淳白,字茂泓,號壺溲、無垢居史,浙江義烏人,為近代中醫重要醫家與教育家。其學術生涯融合儒醫思想,並致力於中醫理論整理與教育推廣,對近代中醫發展影響深遠。

生平與學術背景
陳氏早年習儒,補諸生,具深厚文史根基,後轉研醫道。其學術淵源承襲丹溪學派,曾組織「丹溪學社」,彰顯對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學說的推崇。1933年出任上海中醫專科學校校長,培育後進;中央國醫館成立後,更主持中醫名詞術語統一工作,為中醫現代化奠定基礎。

著作與學術成就
陳無咎畢生著述彙編為《黃溪醫壘叢書》,共五輯,涵蓋理論、臨床與醫史三大範疇:

  1. 理論闡發

    • 《醫軌》、《臟腑通論》:系統梳理中醫臟腑學說,結合《內經》理論,提出「臟氣相維」觀點,強調五臟功能互濟為生理之本。
    • 《剛底靈素》:註解《黃帝內經》,尤重「運氣學說」與「病機十九條」的臨床詮釋,體現其「以經解經」的考據功力。
  2. 臨床醫學

    • 《黃溪方案》、《傷寒論蛻》:收錄臨證醫案,善用經方化裁,對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提出「三陰三陽氣化樞紐」說,主張「少陽為表裡之機,太陰為寒熱之變」。
    • 《婦科難題》:專論婦人經帶胎產諸疾,重視衝任二脈與肝腎關係,創「調衝八法」,融匯丹溪養陰學說與葉天士調肝理論。
  3. 醫史與儒醫思想

    • 《中國儒醫學案》:考證儒者習醫傳統,闡釋「醫易同源」思想,認為《周易》卦象與臟腑病機相通,如「坎離交濟」喻心腎相交。
    • 《醫事前提》:探討醫德規範,主張「醫者必兼通儒理」,反映其「以儒潤醫」的學術特色。

學術特色與影響
陳氏治學注重「考據與實用並重」,其名詞術語統一工作,如釐定「營衛」、「三焦」等概念,促進當時中醫教育標準化。臨床上擅長內科雜病與婦科調理,用藥推崇「輕靈透達」,如以梔子豉湯加減治療鬱證,體現其融合丹溪清熱解鬱與葉桂輕劑調氣之長。

歷史定位
陳無咎身處中西醫匯通時代,既保存傳統醫籍精粹,亦推動中醫系統化整理,其著作與教育實踐,為近代中醫學術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