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肺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虛肺弱,病證名。指因脾胃虛弱而導致肺氣不足的病證,多屬氣虛。脾為生化之源,故常以脾為本而肺為標。參脾肺兩虛條。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曰:“諸氣者,皆屬於肺。”《靈樞·邪氣臟腑病形》曰:“肺主氣,通調水道。”《金匱要略·肺痿咳嗽病脈證治》曰:“肺痿者,肺氣虛也。”《諸病源候論·肺脹候》曰:“肺脹者,肺氣虛而不能通調水道,水氣留於肺中,故脹也。”

脾虛肺弱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先天不足。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導致脾胃功能虛弱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肺失宣降,氣虛不攝,水濕泛溢,形成脾虛肺弱。
  2. 飲食不節。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肺失宣降,氣虛不攝,水濕泛溢,形成脾虛肺弱。
  3. 勞倦過度。勞倦過度,耗傷氣血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肺失宣降,氣虛不攝,水濕泛溢,形成脾虛肺弱。
  4. 外感六淫。外感六淫,侵襲肺臟,肺失宣降,氣虛不攝,水濕泛溢,形成脾虛肺弱。

脾虛肺弱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氣短乏力。由於脾虛肺弱,氣虛不攝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氣短乏力。
  2. 食欲不振。由於脾虛肺弱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食欲不振。
  3. 大便溏薄。由於脾虛肺弱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大便溏薄。
  4. 咳嗽痰多。由於肺失宣降,氣虛不攝,水濕泛溢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咳嗽痰多。
  5. 胸悶氣喘。由於肺失宣降,氣虛不攝,水濕泛溢,阻塞胸膈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胸悶氣喘。
  6. 面色萎黃。由於脾虛肺弱,氣血不足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面色萎黃。
  7. 舌淡苔白。由於脾虛肺弱,氣血不足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舌淡苔白。
  8. 脈虛弱。由於脾虛肺弱,氣血不足,故患者常常表現為脈虛弱。

脾虛肺弱的治療,以健脾益氣、補肺固表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參苓白朮散。本方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藥、扁豆、薏苡仁、澤瀉、白扁豆、杏仁、陳皮組成。具有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、補肺固表的功效。適用於脾虛肺弱、氣短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、咳嗽痰多、胸悶氣喘等症。
  2. 玉屏風散。本方由黃芪、白朮、防風、甘草組成。具有益氣固表、止汗固脫的功效。適用於脾虛肺弱、氣虛自汗、易感風寒、咳嗽痰多等症。
  3. 補中益氣湯。本方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升麻、柴胡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的功效。適用於脾虛氣弱、中氣下陷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、四肢乏力、面色萎黃等症。

脾虛肺弱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飲食調養。飲食要清淡易消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