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經行先後無定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虛經行先後無定期

脾虛經行先後無定期為一種病證名,主要是指脾臟功能虛弱,導致氣血不足,統攝功能衰退,而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律。脾臟是後天之本,負責氣血的生成和生化運轉。當脾臟虛弱時,則會出現氣虛、血量減少、統攝無力等症狀,從而導致沖任失調,表現為月經週期不定、月經血色淡、或含有粘液、倦怠乏力、食慾減少、便溏等情況。治療的主要方法是以補中益氣湯等養脾益氣的方劑。

根據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和《景嶽全書》的記載,脾虛經行先後無定期的臨床表現有:月經週期不固定、月經血色淡、或混有粘液、倦怠乏力、食慾減少、便溏等。

診斷脾虛經行先後無定期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並結閤中醫四診進行辨證。治療方面,主要以補中益氣湯等藥方為主。

預防脾虛經行先後無定期的方法主要是注意飲食調養,增加健脾益氣的食物攝入,例如山藥、白扁豆、大棗等。此外,還需要注意適當休息並避免過度勞累。

脾虛經行先後無定期是中醫婦科常見病之一,若不加以適當治療,可能會導致不孕或不育。因此,患者應該重視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