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虛冷,病證名。即脾虛寒。《備急千金要方》:「右手關上脈陰虛者,足太陰經也。病苦泄注,腹滿氣逆,霍亂,嘔吐,黃癉心煩,不得卧,腸鳴,名曰脾虛冷也。」參脾虛寒條。
脾虛冷是指脾陽虛衰,不能運化水濕,水濕停聚而生寒的病證。多見於老年人,以女性為多。主要表現為腹脹、腹痛、大便溏薄、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冰冷等。
脾虛冷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先天不足:脾虛冷多見於先天脾胃虛弱的人,這類人往往體質虛弱,抵抗力低下,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。
- 後天失調:脾虛冷也常見於後天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、久病體虛的人,這類人由於飲食不當、勞累過度,導致脾胃功能受損,出現脾虛冷的症狀。
- 情志不遂:長期情志不遂,憂思鬱結,也會導致脾氣虛弱,出現脾虛冷的症狀。
脾虛冷的治療以健脾溫陽、化濕止瀉為主。常用中藥有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大棗等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脾虛冷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飲食調養:脾虛冷的人要注意飲食調養,宜食用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小米、山藥、白扁豆、大棗等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起居調養:脾虛冷的人要注意起居調養,不宜熬夜,不宜過度勞累,適當參加體育鍛煉,以增強體質。
- 情志調養:脾虛冷的人要注意情志調養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脾虛冷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脾胃功能更加受損,出現更加嚴重的症狀,甚至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脾虛冷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