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如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脾虛如球

病證名,指上下眼胞腫脹如球狀之證候,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亦稱「胞虛如球」或「懸球」,屬中醫眼科範疇。此證多因脾虛挾濕,或氣血不足,虛火滯於氣分所致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五輪學說
    中醫眼科將目分為「五輪」,其中「肉輪」屬脾,主上下胞瞼。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氣虛弱,水濕不化,則上泛於目,導致胞瞼浮腫。
  2. 病機分析
    • 脾虛濕盛: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上溢胞瞼,形成虛浮如球。
    • 氣血不足:氣虛則推動無力,血虛則濡養失職,胞瞼失於固攝而腫脹。
    • 虛火擾動:陰虛內熱或氣分鬱火,循經上擾,加重浮腫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胞瞼浮腫,皮色如常,按之柔軟,無紅赤疼痛。
  • 腫脹時起時消,以手掌溫熨可暫緩,但旋即復發(《張氏醫通》載:「以兩手掌擦熱拭之,少平,頃復如故」)。
  • 或伴面色萎黃、食少乏力、舌淡胖有齒痕、脈濡弱等脾虛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
補脾益氣 為主,佐以 化濕清虛火

  1. 神效黃芪湯(《東垣試效方》):
    • 組成:黃芪、人參、白芍、蔓荊子、陳皮、甘草。
    • 功效:益氣升陽,適用於脾虛氣陷所致之胞瞼浮腫。
  2. 補中益氣湯加減
    • 基礎方: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甘草。
    • 加減:濕重加茯苓、薏苡仁;虛火加知母、黃柏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風水腫(急性腎炎等):胞瞼腫脹多伴顏面浮腫、小便不利,屬外感風邪犯肺,與脾虛如球之虛證不同。
  • 針眼(麥粒腫):局部紅腫熱痛,為實熱證,與脾虛如球之無赤痛迥異。

此證反映了中醫「整體辨證」之特色,通過調理脾胃機能,改善局部症狀,體現「治本求源」之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