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泄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虛泄瀉,病證名。由脾氣虛,或病後過服寒涼,或飲食失節,或勞倦傷脾所致之泄瀉。《症因脈治.脾虛泄瀉》:「脾虛泄瀉之證,身弱怯冷,面色萎黃,手足皆冷,四肢倦怠,不思飲食,時時瀉薄。」其脈多虛濡或沉緩。治以溫運健脾為主,選用理中湯、附子理中丸、參苓白術散、四君子湯等方。參見脾泄、泄瀉等條。
脾虛泄瀉是由於脾氣虛弱,運化失常所致的泄瀉。主要表現為大便稀薄,次數增多,食欲不振,腹脹,倦怠乏力,面色萎黃,舌淡苔白,脈虛弱。
脾虛泄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脾氣虛弱:脾主運化,如果脾氣虛弱,則運化功能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被吸收,就會出現大便稀薄、次數增多等症狀。
- 病後過服寒涼:脾喜溫燥,寒涼之物會損傷脾陽,導致脾氣虛弱,出現泄瀉。
- 飲食失節: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氣虛弱,出現泄瀉。
- 勞倦傷脾:過度勞累、熬夜等會損傷脾氣,導致脾氣虛弱,出現泄瀉。
脾虛泄瀉的治療以健脾益氣、止瀉固表為主。常用方劑有理中湯、四君子湯、參苓白術散等。
脾虛泄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飲食有節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脾虛泄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