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虛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虛瀉是小兒泄瀉證型之一。症見久瀉不愈,或時瀉時止,食欲不振,神疲面黃,睡時露睛等。多因素體虛弱或久病元氣不足,致脾胃氣虛,運化無力。治宜健脾溫中止瀉,用七味白術散加扁豆、炮薑。

脾虛瀉的病因病機

脾虛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脾胃虛弱:脾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,脾主運化,胃主受納,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。如果脾胃虛弱,則會導致運化功能失常,出現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  2. 久病耗氣:久病會導致人體氣血耗損,脾胃的運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,出現脾虛瀉的症狀。
  3. 外邪侵襲:外邪侵襲人體後,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出現脾虛瀉的症狀。

脾虛瀉的臨床表現

脾虛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大便溏薄:大便溏薄是脾虛瀉最常見的症狀,主要由於脾虛運化失常,導致大便不成形。
  2. 食欲不振:食欲不振是脾虛瀉的另一個常見症狀,主要由於脾虛運化失常,導致胃腸功能下降,消化吸收功能減弱。
  3. 疲乏力:神疲乏力是脾虛瀉的常見症狀,主要由於脾虛導致氣血不足,全身無力。
  4. 面色萎黃:面色萎黃是脾虛瀉的常見症狀,主要由於脾虛導致氣血不足,面色失去紅潤。
  5. 睡時露睛:睡時露睛是脾虛瀉的常見症狀,主要由於脾虛導致氣血不足,不能濡養眼睛,導致眼睛乾澀、眼皮鬆弛。

脾虛瀉的診斷

脾虛瀉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中醫四診進行辨證。

  1. 望診:望診主要觀察患者的面色、舌苔、大便等。脾虛瀉患者的面色多為萎黃,舌苔多為白膩,大便多為溏薄。
  2. 聞診:聞診主要觀察患者的口氣。脾虛瀉患者的口氣多為酸臭。
  3. 問診:問診主要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、大便習慣等。脾虛瀉患者多有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  4. 切診:切診主要觀察患者的脈象。脾虛瀉患者的脈象多為細弱無力。

脾虛瀉的治療

脾虛瀉的治療主要以健脾益氣、溫中止瀉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甘草等。

  1. 白朮:白朮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、水腫、食少便溏等症。
  2. 茯苓:茯苓具有健脾滲濕、利水消腫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、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  3. 山藥:山藥具有健脾益氣、滋陰補腎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、食少便溏、腰膝酸軟等症。
  4. 扁豆:扁豆具有健脾化濕、利水消腫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、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  5. 薏苡仁: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濕、清熱排膿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、水腫、腳氣等症。
  6. 甘草:甘草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、口渴、咽痛等症。

脾虛瀉的預防

  1.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