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陽指的是脾臟的陽氣,反映了人體脾臟功能方面的陽氣活力。脾臟擁有運化水谷、運化水液、升運清陽、溫煦四肢肌肉等功能,這些功能都是由脾臟的陽氣完成的。

脾陽虛是指脾臟的陽氣不足,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、腹部脹滿、大便溏泄、四肢不溫,或可能伴有痰濕內生、水濕停滯等一系列症狀。

脾陽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先天不足:脾陽虛的人通常是由於先天脾陽不足所致,這些人往往體質較弱,容易生病。
  2. 後天失調:脾陽虛的人通常是由於後天飲食不節、勞逸失度、情志不遂等因素所致,這些人的脾胃功能往往失調,導致脾陽虛。
  3. 病邪侵襲:脾陽虛的人通常是由於外感風寒、濕邪等病邪侵襲所致,這些人通常會出現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咳嗽、痰多等症狀。

脾陽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調理:脾陽虛的人需要注意飲食調理,適宜食用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,例如小米、山藥、大棗、白扁豆等。
  2. 藥物治療:脾陽虛的人可以服用補脾益氣、溫陽散寒的藥物,如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茯苓等。
  3. 針灸治療:脾陽虛的人可以通過針灸治療來改善脾陽虛的症狀。

脾陽虛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脾胃功能進一步虛弱,甚至可能引發其他疾病。因此,如果出現脾陽虛的症狀,必須及早就醫進行治療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有關脾陽的描述:

  • "脾者,土也,中央之官,五行之始,主運化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於四肢,其華在脣。"
  • "脾主運化,脾氣健則胃氣和,脾氣和則四肢百骸皆得其養,故曰脾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。"
  • "脾陽虛則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生痰生濕,脾陽虛則四肢不溫,食慾不振,腹脹便溏,甚至出現浮腫。"
  • "脾陽虛的人適宜溫補脾陽,可使用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茯苓等藥物進行治療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