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約,病名。為脾虛津耗、腸液枯燥所致大便艱澀的病證,亦為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。出《傷寒論.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。約,有約束之意;脾約者,指脾津耗損,影響大便的排出。成無己註:「胃強脾弱,約束津液,不得四布,但輸膀胱,致小便數、大便難,與脾約丸」(見《註解傷寒論.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)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.大便秘結源流》:「脾約,液枯證也。仲景論陽明傷寒,自汗出,小便數,則津液內竭,大便必難,其脾為約,脾約丸主之。蓋液者,肺金所布,肺受火爍,則津液自竭,而不能行清化之令,以輸於脾,是肺先失傳送之職,脾亦因爽轉輸之權,而大便有不燥結者乎?但仲景以脾約丸主之。……當大便後或東南人虛羸,恐雖熱甚,而偶誤服此,必脾愈弱而腸愈燥也。故本病只宜以滋養陰血,使陽火不熾為上。宜當歸潤燥湯、蓯沉丸、潤腸丸。」

脾約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乾結、排便困難,甚至出現便秘。其原因是由於脾虛津耗,腸液枯燥,導致大便難以排出。脾約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滋養陰血、潤腸通便為主,可用當歸潤燥湯、蓯沉丸、潤腸丸等中藥治療。

脾約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宜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,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如果出現大便乾結、排便困難等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