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蒸

脾蒸是一種古代疾病名稱,屬於二十三蒸之一。脾蒸主要是指脾臟功能失調,引起水濕內停,導致津液蒸發,出現一系列的病症。常見的症狀有頭暈目眩、視物模糊、耳鳴耳聾、聽力下降、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胸悶氣短、心悸心慌、四肢乏力、腰膝酸軟、大便溏薄、小便不利、舌苔白膩和脈象濡弱等。

脾蒸的病因主要包括飲食不節、暴食肥甘厚味對脾胃的損傷,情志不遂、憂思鬱結導致肝氣鬱結,久病不愈造成脾胃功能受損,年老體弱導致脾氣虛弱,以及外感六淫侵襲脾臟等。

治療脾蒸的主要方法是健脾利濕。可以使用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澤瀉等中藥來健脾利濕,同時搭配柴胡、香附、鬱金等疏肝理氣的中藥,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
預防脾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飲食宜清淡,少食肥甘厚味;避免暴飲暴食,飲食要定時定量;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;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脾蒸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,因此,大家要重視脾蒸的預防和治療。